新加坡靠什么吸引全球私人财富

2015/06/26 09:53:02   6280   用手机打开   作者:世贸通移民   在线咨询

关注新加坡移民 关注新加坡经济文化

新加坡与美国签署的“海外账户纳税法案”协议选择了所谓的第一模式,即新加坡的金融机构将美国账户的资料交给新加坡政府机关,然后由新加坡政府转交给美国。而瑞士则选择了第二模式,由瑞士的金融机构直接将资料呈交给美国税务局。

《环球》杂志记者/胡隽欣(发自新加坡)

忙完一周的工作,银行职员小鲍赶往樟宜机场,她将到中国上海出差一周。这样的空中飞人生活对于小鲍来说已是司空见惯。她是一家外资银行在新加坡从事离岸财富管理的业务发展经理,华人留学生的背景使她成为该公司专职大中华区市场团队的成员之一。

日日参加各地举办的各种聚会,与大中华区的财富新贵打交道,认识各类高净值人士,维护原有客户关系,开辟新的客户关系。小鲍坦言:“我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告诉客户,为什么选择新加坡,为什么选择我们银行。”

近期,英国研究机构“财富洞察”(Wealth Insight)的一份报告称,从管理的资产规模计算,到2020年,新加坡将取代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财富中心。2011年新加坡管理的资产为5500亿美元,而2000年这一数字仅为500亿美元。

老牌财富中心的危机

长期以来,瑞士作为老牌财富管理中心,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低税率、政治中立、币值稳定以及银行保密政策等优势吸引着大量海外储户。根据瑞士《银行保密法》的规定,银行雇员一旦被发现泄露客户信息,将面临罚款和牢狱之灾。瑞士对银行客户资料信息守口如瓶的保密传统,让全球财富汇集于此。

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欧美一些国家因财政赤字膨胀,税收流失而纷纷对瑞士施压,指责瑞士长期实施的保密措施实则方便离岸客户逃税,成为所谓的“避税天堂”。2009年,瑞士银行被指隐瞒美国账户的资料,迫于压力,瑞银同意向美国政府支付罚款和补交税款共计7.8亿美元并提交一份250名客户的名单。

2010年,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相关部门围绕银行客户逃税问题相继与瑞士发生纠葛。德国政府甚至表示要买下从瑞士银行窃取的客户信息光盘,最终瑞德双方在2011签署税收协议,规定德国储户将为在瑞士银行的存款纳税,而瑞士将向德国提供行政协助,此事才告一段落。

2012年底,瑞士联邦财政部宣布,根据与美国达成的协议,瑞士同意其金融机构执行美国“海外账户纳税法案”,向美国税务部门通报美国公民在瑞士境内金融机构账户的有关情况。

2012年初,瑞士老牌私营银行韦格林银行被美国起诉涉嫌与美公民勾结、隐瞒涉税资产。案件持续至今年,年初韦格林银行承认曾协助美国客户向美国税务机构隐瞒至少12亿美元收入。目前这家银行已经宣布永久歇业。

欧美国家在加大力度打击离岸逃税方面向瑞士频频施压,屡屡挑战该国银行保密传统,使得瑞士银行业面临重大的经营挑战。一些分析师认为,欧元区的持续危机,以及对瑞士离岸账户的调查将降低其作为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的排名,瑞士离岸财富中心的名誉也将遭受极大损失。财富洞察的报告即预计,未来3年中瑞士银行管理的境外资产将减少1/3。

于是,伴随着更多欧美财富拥有者的目光东进,加之亚洲新兴经济体高净值人群日益成长并成熟,新加坡、香港这样的金融中心成为他们的新选择。

新加坡显露独特优势

在面积只有600多平方公里(比北京五环内面积还要小)的新加坡岛上,云集着全球众多的财富管理机构,不仅有星展银行、大华银行以及华侨银行旗下专注于私人银行业务的新加坡银行等本地金融机构,还有瑞士银行、瑞士信贷、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跨国企业在新加坡设立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有的甚至将区域中心设立于此。

新加坡靠什么吸引了全球的私人财富?

首先,新加坡个人和企业的税费水平都很低。2012年新加坡的个人所得税率为2%~18%,而美国最高税率为35%,欧盟国家平均个人所得税高达36%。中国影星巩俐2010年加入新加坡国籍后,有人为她算了一笔账,如果她的年收入为1000万元人民币,每年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可以省下250万元人民币。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自2009年开始新加坡将企业所得税降至17%,美国的企业所得税为35%,欧盟的平均水平为21.5%。

新加坡的税种中没有资本利得税。2012年,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脸谱”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爱德华多·萨维林,在“脸谱”上市前不久放弃了美国国籍加入新加坡国籍,舆论普遍认为此举是为了免除向美国税务部门缴纳一笔不菲的资本利得税——据彭博社测算,萨维林拥有的脸谱股票价值为24.4亿美元,移民新加坡后可免除约1.44亿美元资本利得税。随后,萨维林成功入籍新加坡,并首次登上《福布斯亚洲》的新加坡富豪排行榜,位居第八,身家达22亿美元。

此外,自2008年2月开始,新加坡不再征收遗产税,这也是吸引众多高净值人士投资于此的原因。

其次,新加坡法制健全、监管严格,违法成本很高,因此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行业整体声誉良好。新加坡《银行保密法》甚至比瑞士法规更为严格,若违反该法,个人可被处以不超过12.5万新元(约合10万美元)的罚款,或者不超过三年的监禁,或两者并处。若为法人团体,可被处以不超过25万新元(约合20万美元)的罚款。

最后,新币相对于其他外币的相对稳定、完善的资本市场以及其多元的人才队伍,也有利于其抓住正在崛起的亚洲财富。一些分析人士表示,不少中国富豪也开始将目光转向新加坡,认为新加坡比香港更能提供完全意义上的离岸解决方案。同时,传统上新加坡也更偏重于财富管理,而香港则偏重IPO(首次公开发行)业务和投资。

而亚洲财富的崛起也为新加坡成为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加了一把柴。根据法国凯捷顾问公司和加拿大皇家银行财富管理最新发布的《2012亚太财富报告》,2011年亚太区高净值人士数量增至337万人,首次超越北美,成为全球最大富裕人士市场。报告还指出,亚洲的“流动富豪”(一半时间在国外度过的富豪)中有近1/3的人,首选新加坡作为海外定居地。

小鲍也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她所在的公司财富管理业务中,印度客户占据了大半,来自大中华区、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的客户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各有各的难题

然而,作为逐渐成长的财富管理中心,新加坡已受到来自欧美各国的关注,新加坡也一度登上经合组织避税天堂“灰名单”。

如今,新加坡面临着和瑞士同样的压力,必须在其《银行保密法》和相关信息披露之间取得平衡,一方面保障合法的财富管理行为受到保密尊重,一方面也要打击避税。

从2009年开始,新加坡就认可了税务信息分享的国际标准。今年5月,新加坡政府还宣布将进一步共享税务信息,允许国内税务局在没有法院指令的情况下,从金融机构获取相关资料并转交这些信息。

与此同时,新加坡宣布将在打击跨境偷漏税犯罪方面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与经合组织签署税收征管互助公约,使税务信息交换的国家和地区从41个增加到83个;新加坡也将与美国签订跨政府协议,使新加坡的金融机构遵守美国的“海外账户纳税法案”,定期提交美国人在新加坡的账户信息。

新加坡《联合早报》比较了新加坡和瑞士选择的不同。新加坡与美国签署的“海外账户纳税法案”协议是选择所谓的第一模式,即新加坡的金融机构将美国账户的资料交给新加坡政府机关,然后由新加坡政府转交给美国。而瑞士则选择了第二模式,由瑞士的金融机构直接将资料呈交给美国税务局。此外,瑞士的金融机构不必冻结违法的美国账户。这表明瑞士在维护其银行客户隐私方面,采取较保守的立场。瑞士也反对资料的自动交换,而是采取较迂回方式,只将逃税的钱交给相关国家,而不会透露账户的名字及其他详情。

而从今年7月1日开始,在新加坡,重大的税务罪案将与洗黑钱同等严重,因此这里的金融机构必须在此之前彻查所有的账户,以确保这些客户没有逃税的问题。《联合早报》认为,金融机构对逃税的客户需负法律责任,再佐以美国“海外账户纳税法案”的严格要求,都将大大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与成本。

在与瑞士的竞争中,新加坡正展露出独特的优势;但如果对挑战处理不当,新加坡的优势则会被很快削弱。可以说,财富管理带来的重大收益和夹杂的问题,正成为新加坡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新难题。


投资有风险,以上信息供参考。

分享:
更多新加坡移民信息
移民新加坡
移民评估
移民评估 资料索取 官方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