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人的心目中,博物館是孩子們不可缺少的“校外課堂”。而多姿多彩的博物館,也給世界各國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波士頓兒童博物館
波士頓兒童博物館是利用一棟舊的碼頭倉庫改建而成的。館前不大的空地上樹起一只足有三層樓高的牛奶瓶,上書“波士頓兒童博物館”字樣。這個標志耐人尋味,也非常切題,它標明博物館爲兒童提供精神食糧,正如牛奶給予兒童營養一樣重要。這個館展出的項目有自然、科學、技術及民族學等方面的內容。引人注意的是民族與民俗學方面的內容,在陳列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在意大利館中用實物和模型向兒童觀衆介紹意大利房屋、民族服裝、食品、工藝美術以及語言文字,孩子們可以在這裏學到簡單的意大利語,利用一部播放錄音的自動電話,供孩子們用剛學來的意大利語對話。在日本館裏有一幢日本民族形式的房子,經過小胡同、門廊,可以直接進入房內,客廳、臥室、廚房裏,家具設備一應俱全。一些經過訓練的低年級大學生用課余時間在這裏擔任義務輔導員,帶領兒童做模仿日本生活的種種遊戲,例如迎客、飲茶、吃飯、睡覺。這棟房子是日本東京都市政府送給博物館的禮物。原來,東京都城市改建時,這幢古色古香的木房棄之可惜,就送給美國兒童博物館,可謂物盡其用,各得其所了。
在這座博物館裏還有許多模擬的環境,例如雜貨鋪、食品店、醫院等。在門診室裏,孩子們可以扮演病人、醫生、護士,動用各種醫療器械做治療演習。另有一間生物研究室裏備有昆蟲、鳥類、魚類及獸類標本,還有圖書資料、顯微鏡等供孩子們做實驗研究。博物館中最吸引孩子的是一部微型電腦,它貯存了與兒童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大量信息,有24台終端裝置,能夠回答孩子們提出的各種問題。我們看到不少小觀衆在屏幕前聚精會神地在“玩”電腦,尋求滿意的答案,顯露喜悅的歡笑。博物館爲病殘兒童服務也很周到。他們爲盲童制作了一套語言閱讀機,由電腦控制,盲童拿到博物館爲他們准備的材料,放入閱讀機,便可從耳機中聽到傳話。爲腿足傷殘的兒童准備了輪椅、鋪設坡道,陳列室內還特意鋪了一小段坎坷不平的道路,備放了幾副拐杖。健全的孩子也可以使用輪椅、拐杖,體會一下病殘兒童的困苦,啓發他們的同情心和幫助別人的願望。
博物館中的兒童博物館
附設于大博物館中的兒童博物館比之專設的兒童博物館,其規模與展出內容較小。其陳列的內容都是與母館性質相一致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附設的兒童館向小觀衆介紹古希臘神廟建築藝術、美術圖片之類的內容。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紐約)有一間“懷特自然科學中心”,也是一所附設于大館中的兒童自然博物館。在自然陳列中,博物館工作人員認爲活的動物比靜止的標本更能吸引兒童,他們把小白鼠、小魚、蜥蜴等放養在玻璃槽內展出,放養水生動物的水箱鑲嵌在牆上,整個牆面繪成一幅河床的剖面圖案,按動物原來在水中生活的區域,將水箱鑲嵌在相應的位置上。這種陳列方法十分形象,容易爲孩子們所理解。還有不少內容采用提問或啓發式的陳列方法。有一組11張圖片的展板,每張圖片掩蓋著另一張圖片,上面的一張都是些小動物的雛體照片,例如蝌蚪、小雞等等,下一張被掩蓋的則是青蛙、大公雞等等。輔導員帶領孩子參觀,用提問的方式讓大家猜是什麽動物,回答是否正確,自己翻開上面一張圖片,便可找到答案。通過這樣參觀,孩子便記住了大青蛙是由小蝌蚪長成的。
在參觀這些兒童博物館的時候,了解到美國人辦兒童博物館的經費,國家資助僅占很小比例,主要靠捐款,許多花錢的展品靠私人或企業公司贈送。如波士頓兒童博物館的微型電腦,便是美國一家計算機公司捐贈和安裝的。同時感到,這些兒童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十分重視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研究,博物館的陳列設計十分遵循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興趣,內容則選擇與兒童生活、學習密切有關的問題,采用啓發方式,調動兒童求知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誘導兒童探索問題的欲望。有的博物館還給不同年級的小朋友分發不同的試卷,試卷的答案都在陳列內容之中,自己去尋找,參觀結束交卷,由輔導員評卷打分。博物館除了搞好基本陳列外,還定期舉辦講座、報告會、故事會、電影、音樂會等,輔導少年兒童課外學習,有的館結合陳列和收藏爲教師准備一至九年級專題講授資料。大多數兒童博物館都附有圖書館向少年兒童開放,有的還開辦實驗工場,讓孩子們到博物館來學習各種工藝技術。有的館還組織兒童旅遊、辦夏令營,到大自然去考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