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節奏 VS. 紐約節奏

2015/06/26 09:53:02   2444   用手機打開   作者:世貿通移民   在線咨詢

北京節奏 VS. 紐約節奏

上個月一位朋友第一次從北京來紐約,非常感慨于紐約人的耐心。我不解,紐約人在美國的名聲是沒禮貌、缺乏耐心。她應該到美國南部和中西部的小鎮呆一周才能體會到什麽叫耐心和修養。在那裏開車不讓行人是天大的錯事,而紐約的司機是出名的粗魯,很少讓行人。朋友不以爲然,她指著雜貨店裏一位收銀員面對十多個人的長隊還慢條斯裏、談笑自若的樣子說:這要在北京,顧客早就吵起來了。再看看那些顧客,各種膚色、各個年紀都有,但一個個安然地站在那裏,沒有半點惱怒的模樣。

一周後我回國出差,發現朋友說的果然不錯。我在首都機場轉機晚了,需要改簽另一個航班,一起排隊的頂多20個人,隊伍移動得也不算慢,但前後的人都急得不行,我後面的人非要緊貼著我站,似乎那樣他就離櫃台近一些。沒過五分鍾,隊伍裏就有人大嚷:“這裏服務太差,這麽多人才開三個櫃台。”其實,整個過程只用了不到15分鍾,而且櫃台工作人員手腳麻利得出奇。在紐約,肯定不會有人哼一聲。北京很多事情的節奏都比紐約快。這也不奇怪──中國整體的節奏都比美國快。一位住在上海的英國經濟學家設計了一個“中國年”表,算出美國一年的發展大約相當于中國三個月的發展。這次我對所謂的“中國年”算是深有體會。我住在北京的第一個星期,公寓樓門口的馬路還在施工,一下雨就是個大泥潭。我每次都求出租車司機把我送到地下車庫。但第二個星期的一個早晨,我發現,這條五六百米長的馬路一夜之間奇迹般地變成了一條寬闊的柏油馬路。沒過兩天,對面拆遷留下的很多瓦礫也消失了,變成一塊非常大的綠地,還綻放著很多鮮花。這種神速自然與奧運會的來臨有關,但又不盡然。想想北京近10年來蓋了多少樓,修了多少路。我10年沒去天津,這次去過了個周末,以前又亂又破而被我戲稱爲“大縣城”的天津完全變了樣,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又整齊又漂亮的新城。

在中國,不僅房子蓋得快,路修得快,很多事都很講究快。大家都要盡快有結果,似乎對別人沒有多少耐心。我因爲還生活在紐約的節奏裏,四處碰壁。我在首都機場新的三號候機樓,因爲走路夠不上飛奔的速度,被後面的一位男士推到一邊(我不解的是,那麽寬敞的地方,他爲什麽不能往旁邊挪一步再走到我前面去?那樣可能會浪費他0.1秒的時間。)我推著一大堆行李坐升降電梯,第一撥沒擠上去,等了10分鍾後來了第二趟電梯,我站在第二位(顯然沒有人承認這一點),但所有的人好像都有比我更急的事,楞是把我擠到最後。第三次,我記起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則,沒有讓沒行李的人先進,而是自己推著車很不客氣地先沖了進去,因爲我確實需要趕另一班飛機。

但機場還不是最難生存的地方,辦公樓裏的電梯才是。如果你看美國影視劇,刻薄、粗魯的人總是在看著有人趕來時故意關上電梯門,把人關在門外。我在紐約坐電梯很少會碰關門鍵,通常會按著開門鍵等人。早晨沒睡醒或心情不好時也只是站得離門遠一些,想自己的心事,萬一有人恰好被關到門外也怪不到我頭上。北京的規矩則恰好相反。我在那裏的第一天就因爲進電梯後袖手站到一邊,沒有按關門鍵而遭人白眼。那人雖沒說什麽,但他的眼神和用力按鍵的動作已經把他的不滿表達得很清楚了。

我很快發現,在北京,幾乎每個人上電梯後的第一件事都是按關門鍵。最極端的例子是,一天早晨,我按著開門鍵等一個年輕人進電梯,但他上來後(在禮貌地謝過我之後)一只手指就粘在了關門鍵上,每次門剛開,他就開始按關。我不覺得他是故意的,因爲他好象是在下意識地重複一個習慣動作口口就那麽倚在關門鍵上,對他來說,那一刻再沒有比節約幾秒鍾時間更重要的事情了。人都是周圍的環境的産物。我在到美國之前絕不會認爲他的行爲有些怪異。正相反,剛到紐約時,我驚詫于沒有人按電梯關門鍵,很多人反而會按著開門鍵等人,而且大家過一道門時都會刻意回頭看一眼後面有沒有人,如果有都會扶著門,避免關到別人臉上。

很多人以爲美國人大大咧咧,沒有規矩。事實上,美國社會對個人的行爲舉止有很多的規矩和期待。說話、做事要尊重所有的人,無論他們的社會、經濟地位。在這裏被人說你粗魯是很糟糕的事。我剛到哥大讀書時就被人說過。我們一幫同學晚上下課後到附近的一個酒吧。點完菜後,我隨口跟服務員說,我們快餓死了,快點上菜吧。這在國內是再平常不過的話。但我一位從南部來的同學半開玩笑地對我說:你那麽說太粗魯了。她向我解釋,餐館服務員是很累、壓力很大的工作,我們不應該再給他們施加額外的壓力。現在,我在點菜20分鍾以後才敢很客氣地問:可以幫我們查一下爲什麽什麽都沒上嗎?雜貨店裏付款隊太長時,我會拿一本花邊新聞雜志,邊排隊邊看,有時候還希望隊再長點,讓我把雜志看完。哪怕是跑著去赴約,我也會停下來爲後面的人扶著門。

我堅信每種文化都有它自己行事的道理,文化之間只有不同,沒有高低。但這一次我不得不說,從排隊、禮讓這方面講,我更傾向于美國社會的行事方式,因爲我喜歡尊重別人也被人尊重的感覺。這意味著我不用一大早起來就去和人搶出租車,不會有人看著我朝電梯奔來還面無表情地按關門鍵,不用對付不排隊的人,不用在被人踩了一腳後聽一個穿著體面的中年男人大言不慚地說:“是你把腳放在我鞋下的。”(這是我的親身經曆。)

北京的節奏是很快,一年蓋的樓可能比紐約10年還多得多,但個人在其中付出的無形代價也很高。這個社會對人的期待是物質的,功利的和短視的。每天出門都像是去打仗,時間和精力經常會浪費在不愉快又很瑣碎的事情上(例如我在首都機場坐電梯的經曆)。大家誰也不讓誰,完全一副弱肉強食的架勢,只是有的時候是強者,有的時候是弱者。但我也看到了希望。一天下午交通高峰期,搭我的出租車司機竟然在一個路口停下車來,揮手讓一個騎三輪車的人先過。我看著他的手勢既震驚又感動。他說:其實大家都讓讓會都過得舒心些。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1 2
分享:
更多美國移民信息
移民美國
移民評估 資料索取 官方微信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