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美國移民詳讀美國攻略:在美國學校,不管是午餐時擁擠的學生中心,還是放學後熱鬧的走廊,你都不可能看到美國電影裏全校人邊唱歌跳舞邊吃飯的情景。雖然沒有種族歧視,但黑人還是只願意和黑人一起,聽著重金屬搖滾和饒舌歌曲聊天。墨西哥人除了少數幾個社交達人能跟亞洲人、白人打成一片之外,剩下的全都聚在一起交換著墨西哥薄餅和烤肉醬。 而亞洲人則是分支最多的群體。你看到一個韓國人,就代表你看到了20個韓國人,他們永遠在一起吃泡菜飯,用韓語大聲聊天,他們手上始終捧著一本韓文書,玩著韓國的網遊,或看韓國的棒球比賽,沒人能把他們拆散。
而中國學生的朋友圈體系就複雜且分散得多,說廣東話的是一個小組,無時無刻都在用廣東話旁若無人地聊天,北京上海的覺得自己高端大氣上檔次,不能埋沒在黃皮膚裏,于是經常混迹在一些白人的圈子裏,其實收效不大。對很多白人來說,運動項目和你的腱子肉才是加入他們朋友圈的通行證。每天中午都有幾十個穿著橄榄球隊服的白人壯漢啃著比薩占著一排沙發,抱著橄榄球討論戰術。
相比之下,中國學生也有運動細胞發達的肌肉男,但文藝屬性更強點,多産小提琴手,還有大量的畫家。
很多來自中國的國際生交朋友的誤區:在中國,同學之間問手機電話是很普通的事,但在美國,除非你想追某個人才會死皮賴臉去要電話,很多國際生覺得跟人家關系不錯了要個電話號碼呗,結果得罪了不少人。還有一些華人覺得不好意思跟白人說話,就跟印度人、黑人還有ABC交朋友,可朋友是交上了,質量都不咋地。印度人看上去平時跟你十分親熱,關鍵時刻就掉鏈子,而不少黑人、墨西哥人根本不會用心學習,一直在玩,你很容易就跟著一起去玩了,最後他們進了個普通大學覺得很滿意,很多以名牌大學爲目標的國際生們就欲哭無淚了。還有很多ABC,只學到了美國的自由理念,每天玩電腦遊戲,熬夜玩,不做作業,以自由的名義放縱自己。
反倒是歐洲來的移民們素質高,喜歡學習,有思想,而且不是書呆子。一部分家教較嚴的ABC也不錯,他們一般都有很多當地朋友,成績也好,對華人比較親近,跟著他們,很快就能融入到正向的美國學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