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加拿大的華人熱衷于在加拿大當地買房,但也有一部分移民喜歡自己在加拿大買地建房。在大多數地區建房,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買一塊空地建房,另一種更常見的是買一個老房子,推倒重建。無論是哪一種,都要注意回避可能造成經濟損失的重大問題。那麽,加拿大買地建房一個注意什麽,以下我們來看看幾個常見的問題。
地下油箱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北美,流行的取暖方式是燃油取暖,後來這一取暖方式逐漸被電暖和燃氣取暖所取代。但是,仍有不少老房屋的油箱並沒有處理,有的放置于地面,還有的埋于地下。由于天長日久,不少埋于地下的油箱開始腐爛,油汙滲漏,汙染土壤及地下水。因此,無論是投資還是自住,只要是發現有舊的油箱,必須清除。但是清除需要費用,尤其是對那些已造成汙染的油箱,不但要清除,還要支付清理被汙染土壤的費用。在溫哥華,一位業主爲了賣掉自己的舊屋,竟然花了8萬元清理舊油箱。
在選地的時候,准業主一定要注意回避有舊油箱的老屋。如果實在回避不了,也要在購房合同時規定油箱清理的費用必須由原業主承擔。有的業主可能會隱瞞地下油箱,或者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地下存在油箱,准業主在買房前有必要聘請專業的油箱探測人員對房屋進行檢測。
老屋石棉
石棉保溫性能非常好,但是有毒致癌。在1990年政府禁止市場銷售石棉制品之前,加拿大全國大約有30萬到40萬的家庭使用石棉作爲閣樓的填充物。拆除這些填充有石棉的舊屋,可能會造成嚴重的汙染和較高的垃圾處理費用。
拆除石棉屋非常耗時費力,要先向政府部門報備才能施工。施工前,先要用蓬布將整個建築包裝起來做場地負壓處理,工人要穿特殊的防護服,要用特制的垃圾袋,還要花4000元一車請專門的垃圾清運車。一個房子拆下來,要比一般的房子多出8000到1萬元的成本,時間需要一個星期。市場上50年代到90年代的房子基本上都存在石棉材料,只是多少的不同而已。
缺少給排水設施
一些華人朋友特別向往"采菊東蓠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喜歡到比較僻靜的地方買地建房,有的時候甚至是買一片可以建造住屋的農用土地。及至建房時才發現,這些土地上竟然沒有配套的給排水設施。即使是一些不太偏遠的地區也可能存在這一問題。比如列治文4號路以東不少地方就沒有公共排汙系統。爲解決這些問題,准業主有的請人打井解決用水問題,還有人自建排汙系統。一般的三口之家,要自建排汙系統的話,起碼需要3萬元。
鄰居意見
在很多地區建房,有關部門可能會就新建房屋規劃征詢左鄰右舍的意見,甚至召開聽證會。地方不同,鄰居們的要求不一樣。越是有曆史的,有檔次的小區,鄰居們的要求越多。有的小區不但要求建築式樣與周邊一致,連房屋的色彩都要與鄰居相同。在某些高檔小區,拆舊房建新房的周期可能需長達5年。
Right of Way
有的地塊,雖然你擁有所有權,但政府或公用事業公司有權在地塊的周邊甚至地塊裏面進行施工,如鋪設管道、線纜等,這就會給業主生活帶來嚴重困擾,還會破壞地塊上面的植被甚至設施。買地之前可以到房産局花一點錢做一個Title Search就可以了解是否存在這一問題。其實,Title Search不僅僅可以了解Right of Way的問題,而是買房買地前必須要做的功課。通過Title Search,人們可以了解某個房子或地塊是否存在限制令,是否存在沒有清償的貸款等等。建房人需要了解當地買地建房的注意事項,提前做好風險防範,否則還沒有做好事前的功課就貿然開始建房,很有可能遭受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