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新加坡投資移民聆聽新加坡故事:從中國杭州被調職到本地工作的馬波,認爲生活在新加坡,是這裏的一份子,義工是回饋社會、貢獻他人的方式。他參與“牛車水義工”活動,三年來每周六風雨無阻到萬拿街探訪30多戶獨居老人,奉獻“孝心”。

2009年底從中國杭州被調職到新加坡工作的馬波(35歲),之所以3年前開始參與鄰裏的義工活動,是因爲他在小販中心用餐時,看到這樣一幕——“我看到年紀很大的老年人,幫我擦拭餐桌,忽然想到自己的祖父和外公。明明是該我這個孫子輩的站起來侍候他們,但我卻坐在那兒吃著東西,心裏很不是滋味。”馬波說。

馬波從那時起就在想有什麽途徑,能把自己這一片在新加坡發揮不到的“孝心”,奉獻給這裏的老人。

2011年,他通過“新加坡關懷”(SG Cares)網站,找到“牛車水義工”服務組,也遇到了“領路人”李素鳳(48歲)。

李素鳳可謂“資深義工”,從中學就開始,爲新加坡紅十字會等不同組織擔任義工,具有30多年的義工資曆。因年紀漸長,她發覺老人關護的重要,于是全心投入“牛車水義工”這個爲牛車水一帶社區和鄰裏老人提供義工服務的團體,該組織已經成立並運作了35年。

按照街道區劃,“牛車水義工”劃分爲不同小組,李素鳳和馬波所屬的B6小組,大約有10名義工,主要負責每周六下午爲萬拿街(Banda Street)一帶的獨居老人進行居家探訪。李素鳳是小組長,而馬波是極其活躍的固定組員。李素鳳談起這名加入3年的組員,非常滿意:“馬波的確是很能幹的義工,是我的‘左右手’。”

“牛車水義工”其他組還有來自于馬來西亞的新移民義工,據李素鳳說,來自中國的新移民義工只有馬波一個。馬波在國際保險公司擔任高級程序員,平時工作非常繁忙,但只要在新加坡,每周六都堅持做義工。

“‘義工’的名稱中有個‘工’字,我卻完全不把這當成‘工作’或‘任務’,這是我發自內心想去爲別人服務的一種事業,我覺得是可以一輩子做下去的。”馬波說得很真誠。

李素鳳在一旁打趣道:“你這句話我可錄下來咯。”馬波說:“我絕對說話算話。”

兩個“老戰友”放聲大笑,是幾年內義工活動中培養下來的一份“革命情感”。

每周六下午2點半到5點半之間,B6這一隊身著藍色制服的義工們都會風雨無阻來到萬拿街,探訪30多戶獨居老人。李素鳳說:“我們來陪老人家說說話,問他們需要些什麽幫助,當天能做的,比如換燈泡、買東西之類的,我們立刻幫他們;如果需要粉刷牆壁的話,我們再另行安排。我們還定期舉行餐會,帶老人出去吃飯和遊玩。”

很多在年輕人看來可能是輕而易舉的小事情,對老年人來說,由于體力不支,或不良于行,這些小事情卻是極困難的。采訪當天,馬波和李素鳳剛剛結束了萬拿街大牌5號組屋一部分的探訪活動,馬波說:“16樓的婆婆行動不便,面包啊、香油啊,這些東西年輕人三兩步就買回家,但七八十歲的老年人做起來相當不易。”

B6小組所照料的老人大多是獨居老人,只有少部分老人的子女會來照顧。李素鳳說:“比如我們的街區裏有一位婆婆是‘紅頭巾’,她很小的時候來新加坡,一直工作,錯過了婚配和生育,所以獨身到現在。她在中國也沒有親人,剩她一個,就由我們來照顧。”

在“牛車水義工”幾年中,馬波說有很多感人的小故事。

“印象深刻的是剛開始時接觸的一名很慈祥的老人家,我第一眼看到他就很投緣。他失去一條腿,我們小組又缺少身強力壯的男生義工,所以每次我們帶老人出去散心遊玩時,都是我從輪椅抱他上車。”馬波說:“我每次來都會早點到,跟他在樓下喝咖啡、聊聊天,我們很要好,我覺得我可以照顧他很久。照顧他就像我在照顧家人一樣,我把對家人的愛全部寄托在像他這樣的老人身上。”

馬波和自己照顧的第一個老人成了忘年之交,可前年這位老公公過世了,馬波度過很難受很心酸的一段日子,這期間,李素鳳給了馬波一些輔導。

李素鳳說:“要記得我們照顧的是老人,老人辭世是難免的事情,悲傷說明你是有感情的人,但不能沈湎于這種感受。”其實馬波照顧的這位老人過世時,李素鳳自己的家婆也過世,她沒辦法兩邊跑,所以只能交代馬波料理那位老人的後事,聯系仵作和火化事宜。

“真的很殘忍,讓他這種做義工不久的年輕人處理這些事情,不過他的表現真的很好。”李素鳳拍拍馬波的肩膀。

馬波認爲工作、生活在新加坡,自己是這裏的一份子,義工是他回饋社會、貢獻他人的方式。“這並不僅僅是一份義工那麽簡單,我結交到很多好朋友,感悟到很多人生道理,對待生活有更加積極和正面的態度。‘牛車水義工’對我來說像是一個大家庭,我覺得這不僅僅是‘融入’,更是我豐厚的收獲。”

李素鳳說:“說實在的,我從來沒把馬波當作‘新移民’,他住在這裏,和我呼吸同樣的空氣,和我們做一樣的事情,他就是個新加坡人啊。”

1 2
分享:
更多新加坡移民信息
移民新加坡
移民評估 資料索取 官方微信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