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教育有何不同

2015/06/26 09:53:02   6661   用手机打开   作者:世贸通移民   在线咨询

英国《金融时报》6月13日刊发文章《中国大学教育的“围城”》,文章以韩国人的角度对比了中美大学教育的不同,主要内容如下:

以前我曾在美国中部一所私立大学读本科,这个学校真小,当时总共只有1250名学生,当地人口也只有8900人。这个大学叫GRINNELL COLLEGE,之前我从没听过这个学校的名字。我决定去这个学校就读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一位前《纽约时报》编辑出版的一本《大学导游》里介绍了一些心理学专业最强的大学,正好这个大学位列其中;第二,这个大学给外国留学生提供奖学金。我当时喜欢这个专业,也需要奖学金。

上大学第一天下课后,我在走廊里碰到了刚给我上完课的教授。“你好,李成贤!”他一边笑,一边问候。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非常吃惊,也非常感动。那天的经历完全改变了我对这个学校的印象,虽然我置身于陌生的异国他乡,但这让我感觉到很温暖、有人情味儿。我在这个学校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幸福的四年。当时我还想,如果以后有了孩子,肯定要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学习。后来我在哈佛读硕士,但这个想法始终没有改变。

为了赶快入乡随俗,除了学习心理学专业以外,我还选修了美国历史。这个学校的课基本上都是小规模的,以圆桌讨论为主。历史老师是耶鲁大学毕业的博士,是研究越南战争问题的专家。说实话,开始真受不了这门课。每次上课,这位老师都要批评美国,比如早期美国人如何屠杀印第安人,西部大开发时如何虐待来自中国的工人,二战开始后如何虐待日本人的后代,等等。当讲到越南战争时,他的专业优势就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他会细致入微地讲述美军在越南做过的坏事。

每次上他的课,我都会了解一段新的关于美国“做坏事”的历史。他这种一边倒地批评美国的课,连我这个外国人都觉着不舒服了。我想,大学怎么会请这样的老师呢?有时我甚至怀疑他是美国的敌对国家派遣的卧底。因为他非常同情社会主义,他说他爸爸是从前苏联移民到美国的。

终于有一次在与一位美国同学聊天时,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她,并问她的看法。这位同学来自芝加哥,父母是中产阶级。我问她:“你怎么看这个教授?”她回答:“我之所以付这么多钱上大学就是为了学习这种真实的历史。他讲的这些内容在高中一般不会讲。如果我们没有自我反思,就会犯与历史一样的错误。”大学毕业已经很多年了,但我一直记得这段对话。她的回答对我很有启发,让我意识到,美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为什么会吸引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其原因就在于美国自我调整能力很强,而大学教育则起到了前沿的引领作用。

我在美国大学里从不怕批评美国,因为美国人比我更激烈地批评自己国家的缺点。在这种开放、宽松的环境里,我发现的不是美国的缺点,而是美国的优点。

我对中国的教育体制有所了解。因为我到中国后,先后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中国大学。最近我发现,很多中国人都在拿美国的教育方式与中国父母和中国大学的教育方式进行对比。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教育传统。有些中国人对宣扬美国教育的优势保持警惕,认为这是美国文化入侵的一种方式,是为了搞乱中国人的教育传统,中国孩子会因此失去爱国教育传统。

理解了这种担忧,就能够理解近日中国政府为什么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按照中国媒体的说法,这是为“鼓励青年教师们建立起对中国发展道路更坚定的信心,让爱国主义在高校里进一步发扬光大。”可以看出,这是中国当局的一种“防范措施”。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外部信息比以前更容易进入中国,这对批判精神活跃的大学青年教师极具感染力。如果大学青年教师政治思想不符合中国国情,他们作为大学老师的角色也会影响中国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不过,从局外人的视角来看,这样的做法很难理解。中国一方面越来越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越来越跟国际社会融合;另一方面,却总在试图建立一层安全保护膜,就像“围城”一样保护中国大学生,防止他们受到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为了有效地开展这样的工作,他们专门对大学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教育,目的是把他们培养成“思想工程师”。

中国古典名著《大学》强调了一个人心胸宽广能容人,“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更应如此。中国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认为仁者,以天下为心,而无所谓一己之偏见。无论个人还是国家,离开了“天下”都无法很好地发展。中国摆脱了“百年屈辱的历史”之后,正在恢复它“平天下”、“兼济天下”的国际领先地位。去年中共“十八大”也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自信则是源于包容、开放、创新的大度器量,更源于能够平和地面对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健康心态。而这些正是大学应该鼓励学生培养的品德。

美国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放心态,中国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的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包装的“围城心态”。哈佛校长告诉毕业生,你们要“改变世界!”北大校长告诉学生,你们要“服务国家战略。”前者的舞台是世界,后者的舞台是国家。那么,培养什么样的心态更能符合中国传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呢?


投资有风险,以上信息供参考。

热点: 美国   移民资讯   美国教育  
分享:
更多美国移民信息
移民美国
移民评估
移民评估 资料索取 官方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