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加,這座城市的建築之華麗,讓每一位移民拉脫維亞初次造訪的外國人都贊歎不已,聯合國文教科組織授予裏加世界文化遺産的評論中這樣寫道:裏加的“新藝術時期”(Art Nouveau)風格建築,無論量與質,皆可稱歐洲之最。的確,能夠擁有超過800座新藝術建築的城市在歐洲屈指可數,裏加市中心甚至超過三分之一的建築都受到這種世紀之交歐洲風潮的影響,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1901年爲慶祝裏加建城700周年修建了不少新建築,百年後也讓我們這些慕名而來的拉脫維亞移民收獲了一場視覺盛宴。
一百年前,裏加能夠被稱爲“北方的巴黎”並非偶然,當古典與現代過渡的惟美建築流派風靡歐美大陸時,裏加,以八百座風格迥異,精美獨特的Art Nouveau(新藝術時期)建築,當之無愧地成爲歐洲這一時期建築風格的中心。
新藝術運動1880年代從法國開始,隨後席卷歐洲和美國,在1890年至1910年達到頂峰,尤其是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期間達到高潮,成爲一個影響廣泛的國際性的設計運動。它最早受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厭倦了繁缛的維多利亞風格裝飾和大工業時代帶來的粗糙産品,藝術家們開始尋求新途徑。新藝術運動的名字源于薩穆爾•賓(Samuel Bing)在巴黎開設的一間名爲“新藝術之家”(La Maison Art Nouveau)的商店,他在那裏陳列的都是按這種風格所設計的産品。“新藝術運動”這一時期的建築和藝術設計傾向于流暢、婀娜的線條的運用、有機的外形和充滿美感的女性形象,可以說是達到了大衆文化最高點的藝術和設計風格。
這場運動的持續時間不長,不過幾十年而已。但同時期的各門類藝術和設計卻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進而從平面招貼到圖案,産品到室內設計,繪畫和雕塑到服裝,“新藝術運動”全範圍興起,被許多批評家和欣賞者看作是藝術和設計方面最後的歐洲風格,因爲此後,歐洲再也沒有産生像這樣地域範圍影響廣泛的藝術運動,可以說新藝術運動展示了歐洲作爲一個統一文化體的最後輝煌。
對于喜愛建築藝術的貓,裏加簡直就是天堂,盡管天氣多變,不時飄些小雨,但我們還是興致勃勃地按照專門的“新藝術建築”地圖索引找尋著裏加爲之驕傲的經典。
阿爾伯特街(拉脫維亞語:Alberta iela),斯特拉涅庫街(Strelnieku iela)和伊麗莎白大街(Elizabetes iela)是新藝術建築最集中的區域。我們來到阿爾伯特街轉角處的一所建築,拍攝整個公寓大樓必須要在路口的另一側,因爲街道很狹小,每次試圖拍攝這些建築全景都不容易。沿著Kronvalda bulvaris街走到盡頭,一一經過那些古老華麗建築,它們的外立面非常有特色,裝飾性的浮雕石像,從武士、女神、半人半獸、各種動物、植物,甚至斯芬克斯,還有面具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建築的某個部分,讓人吃驚不已,其建築的華麗程度遠超過波羅的海沿岸的姊妹城市塔林和赫爾辛基,甚至不亞于巴黎,可以說裏加這一風格的建築幾乎代表了全世界新藝術派風格的最高成就。
阿爾伯特大街得名于阿爾伯特主教(1165-1229),這條街上布滿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公寓建築,其中許多建築是由俄國建築師米哈伊爾•愛森斯坦(Mihail Eizenstein)設計的,而他的兒子,富有傳奇色彩的拉脫維亞電影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i Eizenstein)就出生在這裏,在著名的建築師父親設計的房子裏長大。而位于老城的布萊克海德寓所(House of Blackheads),毀于二次大戰,爲紀念裏加建城800周年,于2001年重建。至于使館區,更是彙集了不少新藝術建築,比如位于林蔭大道環路的德國大使館、法國大使館,和維蘭迪斯街和伊麗莎白茨街(Vilandes/Elizabetes)交彙處的建築。
新藝術運動在建築風格和室內設計方面,設計師避開維多利亞時代折衷的曆史主義,從洛可可風格中萃取元素,例如火焰和貝殼的紋理,代替從曆史衍生和高維多利亞風格的根本結構或寫實自然主義的裝飾。主張運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使用其作爲創作靈感和擴充“自然”元素的資源,例如海藻、花草、昆蟲等。並開始廣泛使用曲線,特別是花卉或植物,新藝術運動沒有象某些其它文化運動那樣否定機器的作用,而是發揮其所長,使用玻璃和鍛鐵打造出精雕細琢般的品質。
繁華區域的重點建築維護得不錯,至今也仍然在使用,用作使館,公司企業辦事處或者銀行、大學等,而偏僻點的區域,那裏的新藝術時期建築就沒有那麽幸運了,不少已經失修,或者正在進行翻修,之後將出賣給新的房主。看著綠樹掩映下,牆壁上那些木質雕塑,雖破舊而孤單,卻盤桓著過去的風流與奢華氣息,比起主要大街上重新翻修過的嶄新建築來,讓人多了些許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念,也滋生出若幹的惆怅。
在這些構成世界遺産裏加曆史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新藝術風格建築中,值得當地人自豪的是, 60% 都是由拉脫維亞的建築師設計的,他們在裏加的城區街巷裏展示著極富想象力的才能。 20世紀20年代-30年代的拉脫維亞畫家被戲稱爲“裏加群”,正是他們引領了當時的國際潮流,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媲美巴黎的大都市。
裏加,好一個新藝術時期建築的“靈感都市”!
上一條:拉脫維亞的冰雪藝術
下一條:移民美國到底哪裏好之福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