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華人移民史,一部三百多年的奮鬥史

  法國華人的移民曆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開始的。起初,在法華人的出現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法國華人人口的迅速增加並躍居歐洲首位。1975年,東南亞難民(其中80%是華人)在巴黎十三區形成中國城之後,由散居的華人形成的自主商業圈成了巴黎華人的象征。隨著中國經濟開放以及國有企業的改革,越來越多的大陸華人湧入法國。如今,法國華人移民已經受到了法國的重視,甚至歐洲社會的廣泛關注。


  法國華人移民史:法國華人移民的三個高峰時期

  法國禁止按照種族歸類統計人口,因此我們很難估計法國有多少華人或華裔。《十字架報》認爲數據大概在60-70萬間,其中大半是在大巴黎。

  第一次移民高峰:1916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法兩國在中國共招募華工14萬人左右,他們中的幸存者基本都回國了,留下的3000多人中有部分溫州人。與此差不多同時,希望躲避戰亂、到異鄉討生活的溫州人攜帶著名的青田石雕和手工皮件,從中國東北滿洲裏出境,沿陸路販賣、打工來到法蘭西。

  第二次移民高峰:1975-1985年,這十年間法國接納了15萬名來自柬埔寨和越南的難民,他們中很多是祖籍潮州的華裔。與此同時,溫州人也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際踏出國門,並與20世紀初留在法國的溫州人聯絡上。

  第三次移民高峰:1990-2010年,中國與國外的交流更加頻繁,在這個階段來到法國的大陸人很多來自東北三省。

  2002年,中國和法國簽署了高等教育學位和文憑互認行政協議,現在有大概3萬名中國留學生在法國深造。


  法國華人移民史:法國華人是巴黎獨特風景線

  目前在法國引人注目的溫州籍華人。二十多年前溫州人開始到法國打工經商,從巴黎一個叫“寺廟街”的地方起步,從事服裝、皮具、進出口業。不少溫州人每天工作到深夜12點,每天工作時間在15個小時以上。這種拼命工作的程度,讓原先占據當地的猶太商人根本無法與之競爭。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溫州人就逐步統治了寺廟街市場。今天的巴黎,從寺廟街一直往東至巴黎郊區的93省,溫州人開的商店星羅棋布,成爲巴黎新興的唐人街。

  法國最初的唐人街只是華人移民賴以生存、繁衍的區域,如今的唐人街憑借招牌、語言、飲食、文化的異國情調,反而成爲巴黎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法國華人移民史:華人在法國的境遇

  華人在法國的確有遭受歧視和不公正對待的現象,不少華裔兒童從小就有“檸檬臉”“月亮臉”或“吃狗的人”之類的綽號,一些種族歧視嚴重的法國人稱中國人爲“中國佬”、“單眼皮”。但對華人友好的法國人也不在少數,比如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多次表示,聰明、善良、勤勞且數量龐大、發展穩定的華僑華人幾乎可以成爲移民群體的良好“範本”。在一些媒體做的街頭調查中,問到對中國人的第一印象,很多法國普通民衆的回答是“勤勞”。

  部分法國人對華人的偏見從何而來,原因比較複雜。華人移民的素質良莠不齊,有優秀的留學人才,有受過良好法式教育的移民二代,但也有非法勞工甚至在法國從事不法行爲的人。不同階層接觸的華人移民不同,得出的印象也有較大差異。被華人搶走工作和生意的法國人自然對華人抱有較大敵意,學者與藝術家群體則對華人相對較友好。

  特別是從上世紀80年代以後,浙江移民大量湧入法國,他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拼搏,搶走了不少當地人的就業機會,在服裝、皮具等行業徹底打敗法國人,再加上法國傳統制造業、零售業不景氣,不少法國人把矛頭指向華人,認爲是華人導致法國人的境況下降。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飛速發展,近年來不少中國遊客到巴黎大肆采購,而同時期的法國經濟衰退,原先有很強心理優越感的人看著中國人越來越富有,心裏也是酸溜溜的。這種心態影響著法國人對中國遊客、對華人移民的態度。有媒體還登過一幅“中國人占領巴黎”的漫畫,畫著一個中國人摟著一個法國女郎坐在一輛黃包車上,而拉車的是個法國男人。這幅漫畫故意和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街頭景象對比,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法國人對中國崛起的羨慕嫉妒恨。


  法國華人移民史是不同時期華人移民到法國的曆史,背後其實是一部中國由弱到強的崛起史。從最初的被招募去做勞工,後來以難民身份逃難到法國,一直到最近二十多年來主動去法國工作經商,不同目的和性質的華人移民見證了中國的高速發展。

分享:
移民評估 資料索取 官方微信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