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香港移民聆聽香港故事:香港人愛奶茶,港式奶茶亦是香港飲食文化的代表,不少水吧師傅都夢寐以求調配出一杯出色的奶茶。憑著鑽研十六載的獨特功夫,原是小學教師的莫佩玲用一杯杯香滑而不苦澀的奶茶征服擂台,今年8月在2013國際金茶王大賽香港站決賽中當上香港首位女“金茶王”。
在香港,一般茶餐廳和水吧師傅習慣“先放奶、後放茶”調配奶茶,但莫佩玲卻反其道而行之。
束起一把長發,每天沖調近百杯奶茶的莫佩玲獨個兒站在狹小焗熱的水吧,聚精會神,右手拿起一罐淡奶,准備爲眼前一杯杯熱茶放奶。一息間,右手提起,手腕輕輕向前一翻,淡奶便從罐口一瀉而下,直撲往杯內熱茶。
與此同時,莫佩玲目不轉睛注視熱茶的中央,待淡奶浮上茶面的剎那間,立刻把手一收、奶一斷,又迅速轉爲另一杯熱茶放奶。如是者不消一分鍾,十多杯熱茶裏已放入淡奶,茶面上輕輕冒著一層泡沫。
“奶一浮面即代表奶已足夠。”莫佩玲解釋,這獨特調配方法即使利用不同容量的器皿,也能准確計算出茶跟奶的六四比例:放奶時,盡量把手提高是另一獨特關鍵,可讓空氣打進茶內,分解茶堿,調配出來的奶茶就不會帶苦澀味。
眼前一次又一次娴熟地調配出多杯奶茶的莫佩玲,實很難讓人想象她原是一名教師。大約16年前,她任教的小學因收生不足而倒閉,于是便放下教鞭、離開課室,開始拿起茶壺、“絲襪”茶袋,走進水吧鑽研調配奶茶。
起首6年,莫佩玲跟隨兩水吧師傅,學習如何溝(混合)茶葉,以及調配的基本技巧如煲茶程序等。她形容,調配奶茶是“易學難精”,右手也曾因拿不穩熱呼呼的茶壺而被熱水燙傷,心中一時的苦澀讓她萌生放棄之念。
加上對8歲便開始喝奶茶的莫佩玲來說,一杯好的奶茶喝入口要絲滑、醇厚飽滿,又要帶有茶香味,兩者缺一不可,但她初學時,始終未能沖調出一杯如斯水准的奶茶,獲批評多于贊賞。
“就是傷過、錯過才懂往後如何避免重犯,不斷改進自己。”莫佩玲重新自我檢討技巧後,鼓勵自己不要輕言放棄,“沒理由一杯熱奶茶會難到自己!”
及後,莫佩玲重新出發,繼續虛心向多名老師傅請教沖茶技藝,並光顧不同店家的奶茶,學習欣賞人別的優點,然後回家自我反思。輾轉間,在水吧經過十余年鑽研苦練,日漸掌握技巧,終練出今天沖茶的成熟手藝。
除了獨特的調配技巧,莫佩玲還透露親自從多款中、粗、細茶葉中,選出6種茶葉,混合出獨家的茶味,“每款茶葉自己都會親自拿個杯子,泡出來嗅一嗅、喝一喝,了解每款茶葉到底是苦的,還是甘的、香的。最後,會按不同的茶葉的色、香和味勾兌。”
“外面大多只用3種茶葉,用來調配熱奶茶都還可以,但凍奶茶就會不夠茶味。”莫佩玲指出,混合6種茶葉就連凍奶茶也可帶有濃厚的茶香味,不會只有甜味或奶味,但勾茶葉過程亦是最辛苦的。
莫佩玲在香港新界大埔一甯靜小村莊,一家簡樸茶座內工作至今近14年,每天對著爐火差不多10小時,但從無半點“沖”入市區的想法。她解釋,熱愛鄉間氣息、自由開放,與客閑聊,不亦樂乎。
從莫佩玲身上,看不到華服麗裳、穿金戴銀,一“沖”成名的她亦把奶茶價格維持在10港元一杯,甚至不介意他人知道其調配技藝。
貴爲首名國際和香港區雙料“女茶王”的莫佩玲笑言,大衆若有心求學,樂意親身指教,讓更多人能認識香江特色——奶茶,傳承文化,她說:“大抵是以前當老師遺下來的職業病吧!”